您的位置首页  重工机械  工程

广义堂的“中国结”百年不褪色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由加勒比海往西,靠近大西洋出海口的南美洲北部,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国家,叫苏里南。尽管距离我国足足有17000公里,但早在166年前,就已有华人漂洋过海来到这里。

  在首都帕拉马里博,从马丁街北向南走,一直到街道尽头,会看到一座高壮直挺、极具中华传统特色的建筑物,这就是广义堂,一座有着139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在历史上,广义堂发挥过不同的功能:宿舍、敬老院、邮政地址、电影院、办红白喜事的礼堂……今天的广义堂,仍然是华人社交和文化中心。

  得知有广东的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池玉基老人兴冲冲地前来与我们会面。80岁的池老是深圳宝安人,说着一口地道的粤语。他很小就来到苏里南,生活了60年,对这里相当熟悉。他当过15年广义堂的堂长,从堂长位置退下来后,因德高望重,又热心侨团事务,每有大事,还是会出来协助主持大局。

  “你们知道最早华人什么时候来的吗?166年前了!”池老一边说,一边翻开手上的史料。根据留存下来的资料记载,1853年,华人在印尼爪哇签订了合同后就来到苏里南,从事开荒耕种、工厂苦力,工作累,待遇低微,生活艰辛。合同期满后,有人选择回国,也有人留了下来。

  那时候,合约劳工来到首都购物和办事,很难找到住宿的地方,于是,就有同胞在唐人街开了一间侨团和俱乐部供侨胞暂住,也方便那些来看病的华人。久而久之,从中国寄来的信件,也可以寄到这个地址。这个侨团,就是广义堂的起源。

  来苏里南的合约劳工越来越多,俱乐部空间太小,侨团就通过筹款和募捐,在苏菲列芒街和那底马街角位购买了四块土地,建成了广义堂,成立的那一年是1880年。

  池老带着我们走进广义堂,一边参观,一边介绍:“广义堂这座建筑曾经历过火灾,不过重建后仍然按照原先的设计和模样修建,也是苏里南的国家保护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苏里南海外华侨华人互助中心(简称“华助中心”)就设在广义堂。该中心2015年8月揭牌,是国务院侨办在18个国家会同当地华人社团建立的首批海外华助中心之一。“华助中心是国侨办海外惠侨工程的一项内容,广义堂能成为首批中一家,是崇高的荣誉,责任也很大。”池老告诉记者,华助中心积极开展敬老、扶弱、助残、救急等活动,为侨胞排忧解难,维护侨胞合法权益。“华人在外不容易,华助中心就是华人的家,广义堂就是侨胞的家。”

  近几年,苏里南社会治安状况不佳,涉中国公民和机构盗抢案件频发,尤其是岁末年初,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大。中国驻苏里南使馆会及时作出安全防范提醒并提供多种联系方式,除了当地报警电话、使馆领事保护电话,还有广义堂华助中心的电话,可见广义堂在当地的影响力。

  广义堂旗下还有一份创办于1972年的华文报纸《洵南日报》,自购机器设备、自聘编辑员工,就这样办出了一份以华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实属不易。尽管印刷设备较为简陋,但这一份散发着浓浓油墨味儿的报纸,却成为当地华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顿“资讯餐点”。

  除了报纸,还有电视台。2008年,苏里南中文电视台开播,这也是加勒比地区唯一一家中文电视台。台长陈舜军介绍,除了编辑制作华人关注的中文节目之外,还转播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节目,节目丰富多彩,广受好评。

  广义堂还建有旅苏侨胞最大的综合文体设施——白莲花体育中心,篮球场、网球场、游泳池、健身器材等活动场地设备一应俱全,大大方便了当地华人华侨。

  在广义堂所属产业中,中文学校开办时间颇长,有20多年,目前在校学生有300多人,有青少年,也有学生。“我们的先辈很了不起,当年资金、条件和师资都十分匮乏,但先辈们意志很坚定,态度很坚决,就是要传承中华文化,让下一代了解中华文化,了解我们的根在哪里。”中文学校校长林少波说。

  中文学校由广义堂理事会直接管理,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通常就由广义堂堂长担任,运作井然有序,教学成绩斐然。“有驻华大使的中文都是在这里学的。”林少波说。

  记者到访的那两天,正是开学前夕,陆续有学生返校。48岁的司道来自印度,出生在苏里南,是一名。他会说多种语言:荷兰语、印度语、英文、本地话、印尼语,加上中文,足足有六种!

  “我在这里学中文已经14年了。”谈起当初学中文的动力,连司道自己都禁不住笑了,“因为太太是中国人,但她在苏里南出生,不会说普通话,又很忙,所以我先学,再回去教她。”

  司道不仅中文说得好,歌也唱得好。他用粤语现场唱起了《上海滩》:“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唱得十分投入,情感真挚,我们都禁不住为他鼓起掌来。

  中文学校的老师,既有自聘的,也有国家汉办外派的老师。钟玉华就是其中一位,她外派教学经历丰富,曾在约旦教过三年汉语,到苏里南也快两年了。“很多孩子都是零基础,刚来的时候一句都不会说。”钟玉华跟记者分享她的教学理念:“我教的内容不是太深奥,希望把更多文化传承的东西教给他们。”

  因为中文学校教学设备有限,钟玉华从国内带来了很多毛笔、水写布等,教孩子们写书法、画画;遇到传统节日,她会组织一些活动,然后用手机录下来,发给学生、家长们看。“文化活动是一种更生动的记忆,以后孩子们可能更会记得这些。”钟玉华认为。

  广义堂身在海外,心系中国。它支持祖国和平统一,在反对“”的行动上立场坚定,是苏里南第一家竖起中国国旗的侨团。

  记者在广义堂史料上看到这样一段记载:“1937年以来,在遥远的彼岸,故乡陷落,亲人音讯杳然。华侨变成了失去母亲的孤儿,国内同胞打豺狼,海外侨胞也帮忙来了!他们踊跃发起救亡捐款,并且取得政府许可,设法在国际银行汇款回国。同时,以侨胞名义发表声明:誓死支持祖国抗战到底,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发出的这番响亮声音、作出的这个浩然义举,得到了苏里南各族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广义堂的理事们告诉记者,当时广义堂联合了中华会馆、华侨商会等侨团,全力以赴,按月捐款、按月汇出,仅当时的统计数字就超过了六万英镑,以当时旅苏的侨胞人数来说,这个数字是庞大的。八年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后,“炮竹连天,花车,舞龙舞狮,锣鼓喧天”,就连外国人士也被感染并加入欢庆行列。

  也许正是当年抗日救国捐款的精神传承,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今,当中国有自然灾难发生,广义堂都会迅速行动起来进行捐款。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广义堂就联合了当地十几个侨团一起发起赈灾募捐活动。“广大侨胞无论离开中国多远、多久,思念和热爱都是绵绵不绝的,这就是血浓于水的情感。”池老轻轻地说着,眼里泛着光。

  刘全:华人在1853年就来到苏里南,是最早到来的族群之一,到现在数量大约有3万-4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较高。华人对当地的贡献体现在方方面面,他们开商店、做零售很不容易,给这里的民众提供了方便,也为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广东华人来得最早,做得也很成功,除了开店,还有从事医生、会计、黄金买卖等行业,覆盖领域很广。华人的子女普遍接受不错的教育,有当工程师的、律师的,等等。

  刘全:对,没错!我们的春节活动,总统、副总统都出席了。在南美地区,苏里南将春节定为法定假日广受好评,也是苏里南对华人族群作出突出贡献的肯定。这件事情就是由广义堂推动的。广义堂是这里最早的社团,成立139周年了,非常团结,也很有实力,在历届堂长的带领下,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广义堂对祖国的感情非常深厚,在重大核心利益问题上旗帜鲜明,比如在“一个中国”问题上,他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发声,义正辞严,反对活动,支持和维护中苏友好关系。广义堂开办的中文学校很有影响力,在传播中华教育、中华文化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有的驻华大使的中文都是在这里学的。旗下的华助中心,每当有领事保护,他们都冲在前线,是使馆的好帮手。

  刘全:去年两国贸易总数不大,但增长很快,增速超过30%。其中,中国从苏里南进口额增长102%,主要是鱼类、木材等。去年第一届进博会,苏里南贸工部长曾锦荣等都出席了。苏里南人经常到中国去,还会恰当地引用我们的诗词“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苏在很多问题上立场相同,是“南南合作”的典范,苏里南也非常赞成“一带一路”倡议,愿意与中国共同发展。说到企业,华为承建了这里的安全城市项目,苏里南借助华为提供的技术服务已经成功侦破了130多宗刑事案件、30多起交通肇事案件,维护了社会安全。在前几天国庆招待会上,苏里南总统在致辞中还专门提起来,对这个项目给予充分肯定。

  刘全:在苏里南,各个族裔之间的关系很融洽,这在整个加勒比地区是十分突出的。过去苏里南对中国了解不多,这些年认知变化很大。跟他们聊天,我能明显感觉到,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觉得中国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增进了对中国的感情,并且希望多去中国进行更全面的学习,这对促进两国友谊起到很大作用。我们使馆正在推进一个项目“血脉相连”(Chinese in me),启动的背景是因为留意到早期华人跟当地通婚现象非常普遍,融合非常深,据说,这个比例可能达到18%。接下来我们打算办两件事情:一件是办图片展,展示历史上华人与当地人的融合,包括保留下来的一些文物;另一件是征文比赛,以“我眼中的中国”“我喜爱的中华文化”“我去中国留学”等主题来开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将根据活动评选出的获奖者组织起一个寻根团,带他们回中国、到广东看看,他们当中,会有肤色各异、却都有着中国血统的人。这项活动也受到苏里南总统高度赞赏,觉得很有意义。

  166年前,首批契约华工乘船来到苏里南,成为这里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外来移民。那时候,寄一封信回家,也要一年半载才可以到达。游子天涯,去国何止万里!在外漂泊的游子,需要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应运而生的广义堂,就扮演起这样一个角色。

  为了帮侨团筹措资金解决融资困难,就设慈善互助月会;为了让更多华人及子弟学习中华文化,就办中文学校、报纸、电视台;为了方便华人购物生活,就建唐人街市;为了丰富侨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就办白莲花体育馆……139年来,广义堂始终信守它的承诺——服务侨胞、爱国爱侨。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广义堂,尽管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但依然能从那古韵悠然的飞檐斗拱中感受到浓浓中国风,从满壁图文介绍展示中读懂先人奋斗不易,又从今人质朴诚恳的讲述中,听到已跨过百岁之坎的广义堂对现状和未来的思索。

  传承与创新,始终是一个亘古的命题。对广义堂而言,服务广大侨民,联结族群情谊,并通过不懈努力,以让更多“侨二代”“侨三代”不忘中华民族之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诚如其堂名所述——“广联声气,义冠华洋”,这就是一个百年老侨团不褪色的“中国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