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机械  微型

机械行业2023年度策略:通用自动化有望复苏工程机械拐点或临(附下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加息、疫情等因素导致 2022 年市场震荡走低,机械行业最终微幅跑赢大 盘。回顾 2022 年全年,在负面因素多数时间内占主导的情况下,市场整体呈 现震荡下行趋势。年初以后,在美联储开启加息、俄乌战争爆发以及国内疫 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A 场持续走弱。至 4 月底,随着国内 局部疫情好转、俄乌战争影响逐渐钝化,市场迎来一波小幅反弹。然而,随 着美联储不断提高利率,叠加国内疫情再次大范围扩散,市场自 7 月开始再 次单边下行。直至 10 月底,美国通胀逐渐见顶使得美联储开始放缓加息速度, 叠加国内防疫政策逐渐出现转变,市场再次有所反弹。2022 年全年,沪深 300 指数下跌 21.3%,机械设备行业下跌 20.4%,跑赢大盘 0.9 个百分点。

  对比其他行业,机械设备行业 2022 年表现相对靠后。对比其他一级行业, 2022 年,机械设备行业在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 21,排名相对 靠后。而在 2022 年全年大盘整体下跌的情况下,全部 31 个一级行业中,仅 有综合(11.6%)和煤炭(10.9%)两个行业全年涨幅为正,其他 29 个行业 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2022 年机械设备子行业中仅有印刷包装机械涨幅为正。从机械设备各细 分板块上看,2022 年,机械设备的 21 个子行业中只有印刷包装机械全年涨 幅为正,为 1.6%,其余 20 个子行业 2022 年均有不同程度下跌。2022 年, 表现靠前的子板块有印刷包装机械(1.6%)、光伏加工设备(-5.3%)、机床 工具(-6.2%)、磨具磨料(-8.9%)、工控设备(-10.0%),表现靠后的板块 包括激光设备(-47.3%)、锂电专用设备(-40.3%)、半导体设备(-30.5%)、 其他自动化设备(-29.2%)、其他通用设备(-27.4%)。

  政策发力下,我国企业中长期增速已迎来拐点。从我国企业新增中 长期的变化来看,自 2022 年 4 月其累计增速降至-17.8%的低位后,在 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等因素驱动下,我国企业新增 中长期累计增速开始逐渐回升。2022 年 1-11 月,我国累计新增企业中 长期已达约 9.85 万亿元,同比增速回升至 10.8%。

  我国企业新增中长期增速一般领先于工业企业利润变化。一般而言, 企业在预计其未来的经营情况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增加。因此, 从历史上看,我国企业新增中长期的变化拐点基本均领先于工业企业利 润总额的变化。而随着企业新增中长期在 2022 年 4 月迎来新一轮上行拐 点,我们预计,未来工业企业利润的修复也将到来。

  制造业需求指数和工业中长期余额也出现边际改善。此外,我 们从制造业需求指数和工业中长期余额这两个指标上亦可看出,我 国制造业以及整体工业的复苏或将逐渐到来。其中,制造业需求指数自 2022 年二季度达 59.7 的低点后,三四季度均迎来回升。而我国工业中长期 余额增速也从 2022 年一季度开始逐渐回升。

  目前仍处于去库存阶段,静待补库周期到来。此外,我们从库存短周期 的角度来看,未来库存周期变化对需求的影响。2022 年 11 月,我国工业企 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 11.4%,PPI(全部工业品)当月同比下降 1.3%,均 处于下降通道中,表明当前我国仍处于去库存阶段。而从历史上看,2005 年 以来我国共经历了四轮去库存周期,时间从 12 个月到 31 个月不等。而本轮 去库存周期开始于 2022 年 5 月,至今也已有 7 个月。因此,从时长上看,本 轮去库存周期未来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我国出口额、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与美国进口额变化基本一致。另一方面, 作为当前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我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依然相当密切, 我国的对外出口金额与美国对外进口额的变化高度相关。而出口作为我国工 业的重要需求来源,可以看出,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变化与我国对外出 口额也保持基本一致。

  持续加息下美国经济或持续走弱,一定程度影响我国出口。目前市场担 心美联储持续加息将导致美国等海外主要经济体需求走弱,进而影响我国出 口。2022 年 12 月美国制造业 PMI 已降至 48.4%。但我们认为,随着美国通 胀见顶回落,美联储加息幅度已开始逐渐放缓。并且,更为重要的是,虽然 2023 年我国出口可能会受美国经济走弱影响而对制造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但国内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增长料将更加强劲,足以弥补出口下滑的缺口。

  工业自动化可分为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工业自动化指机器设 备或生产过程在不需要人工直接干预或较少干预的情况下,按预期的目标实 现生产和制造的自动化、效率化、精确化,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和实现现代 工业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关键。工业自动化的应用核心是各 类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和系统,其产品从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控制层、驱动层 和执行传感层。工业自动化的应用下游包括工业机器人、机床、直线电机等。

  工业机器人、机床产量与工业企业利润变化基本一致。从高频数据上看, 由于机床、工业机器人、工控设备等通用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 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等众多制造行业。因此,其需求变化与我国制造业整体 景气度密切相关。从数据上即反映在我国工业机器人和金属切削机床产量的 变化与我国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我国老龄化和人工成本快速上升,是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 素。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持续降低, 推动劳动人员平均工资快速上涨。从 2011 年到 2021 年,我国制造业就业人 员平均工资从 3.67 万元上涨至 9.25 万元,复合增长率为 9.69%,高于同期 我国制造业营业收入 4.06%的复合增长率,人工成本快速提高推动机器代人 趋势出现。此外,以及如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对于加工精度有 极高要求,人工无法完成相应加工过程,也必须由自动化机械代为完成。因 此,机器替代人工进行制造生产越来越普遍,推动工业自动化水平持续提高。

  2021 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超 2500 亿元。根据工控网数据,2021 年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 2530 亿元,同比增长 23.0%,2008 年以来复 合增长率为 6.5%。预计 2022 年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还将增长 11.3%至 2816亿元。从构成上看,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分为六大类子系统:控制系统、驱 动系统、运动系统、反馈系统、执行系统以及其他。2021 年,反馈系统、控 制系统、驱动系统占比分别为 23.6%、21.6%、20%,运动系统、执行系统 占比分别为 15.8%、11.4%。

  大而不强,细分领域国产化率较低是目前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主要问题。而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是一个超 2000 亿的大市场,但是大而 不强、各个重要领域国产化率较低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 MIR 等机构 数据,2021年国产化率较高的伺服系统中,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也只有43.3%, 如 PLC(可编程逻辑)、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的国产化率则更是只有不 到 7%。而在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解决这些制造业中的关键“卡脖子” 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下游实现突破,为我国工业自动化自主品牌提供发展良机。不过,我国 工业自动化的下游领域市场格局的变化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以机 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例。根据 MIR 数据,2021 年我国机床销量约 21.1 万台。其中,电子行业需求占比最高,为 28%,其次是汽车行业(22%)、通用机械 (12%)、航空航天(22%)以及模具(10%)等。而 2021 年我国工业机器 人安装量中,占比最高的行业亦是电气/电子产品行业,占比约 32.8%。其次 是汽车业(23.1%)、金属和机械制造业(12.7%)等。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高增长行业中,国内品牌已经占 据较大市场份额。相比于合资或国外客户,国内企业对国外设备的粘性较弱。并且,在国际局势愈加复杂多变的背景下,国内企业为了供应链的可靠和稳 定,也更加愿意给与国内设备更高的供应份额。如果我们再往产业链上游延 伸,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国内设备厂商和其零部件供应商。因此,一方面, 通用自动化下游整体迎来复苏将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下游国内品牌市 占率的持续提升,也将推动上游通用自动化设备行业国产化率的提升。

  2021 年我国 PLC 市场规模约 160 亿元,中大型和小型 PLC 各占一半。PLC,即采用可编程序存储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 术运算等操作命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从而实现控制机器设备功能的数字电子系统,是机器设备的逻辑控制和实时数据处理中心。2021 年,我国 PLC 市场规模达到 158.5 亿元,同比增长 20.8%。其中,中 大型 PLC 市场规模约 78.9 亿元,小型 PLC 市场约 79.6 亿元。

  小型 PLC 市场上西门子份额领先,内资品牌市占率持续提升。从市场格 局上看,小型 PLC 由于技术难度相对较小,因此目前内资品牌已经占据一定 市场份额,由 2017 年的 7.8%提升至 2021 年的 13.5%。而从单个企业看, 西门子、三菱电机以及欧姆龙仍占据前三,其后是汇川技术和信捷电气两家 自主品牌,2021 年市场份额分别为 6.9%和 6.6%。

  大型 PLC 市场仍以外资为主,国内企业份额极低。而在大型 PLC 市场 上,目前仍以欧美和日本企业为主,2021 年欧系、日系和美系的市场份额分 别为 53.6%、33.0%和 6.5%。其他如品牌和品牌仅占据 6.9%的市场份额。从单个企业看,西门子可谓是一家独大,其 2021 年的市场份额达到 49.3%,随后则是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以及施耐德等外资品牌。

  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1 年超 300 亿元。变频器,是一种把 电压与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换为电压和频率可变交流电的装置,其一 般用于控制交流电机的转速或者输出转矩。根据输入电压不同,变频器可分 为低压、中压和高压变频器。输入电压不高于 690V 的变频器为低压变频器。从下游应用领域来看,电梯、暖通空调、起重是使用变频器最多的几个行业, 其次是电子制造、纺织以及机床等行业。近年来,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 稳步增长,2021 年达到 309.5 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 9.8%。

  低压变频器市场格局三强鼎立,内资品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从市场格 局上看,低压变频器主要由欧美、内资以及日韩三大品牌占据。其中,欧美 品牌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2017 年和 2021 年分别为 44.5%和 44.6%。而内 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由 2017 年的 38.7%提升至 2021 年的 42.3%。日韩品牌 则由 16.8%下降至 13.1%。从单个企业来看,ABB、西门子和汇川技术可谓 是三强鼎立,2021 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15.1%、14.5%及 12.9%,随后是施 耐德、丹佛斯、英威腾等其他企业。

  中高压变频器市场竞争激烈,汇川市场份额较为领先。而在中高压变频 器市场,2021 年我国中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为 54.6 亿元,同比增长 17.1%。预计 2024 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76.5 亿元,相比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 11.9%。而从竞争格局上看,目前汇川技术、施耐德、北京合康以及西门子的市场份 额较为领先,且相互之间差距较小,竞争较为激烈。

  伺服系统是一种由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组成的运动控制部件,是以物 体的位移、角度、速度为控制量组成的能够动态跟踪目标位置变化的自动化 控制系统,可实现精确、快速、稳定的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转矩控制,主 要应用于对定位精度和运转速度要求较高的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伺服系统 可分为通用伺服系统和专用伺服系统。

  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工业机器人、光伏设备等新型行业需 求增长较快。2021 年,我国通用伺服系统市场规模达 233.3 亿元,同比增长 高达41.9%;而2017年市场规模仅为141.2亿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13.4%。而从下游需求分布来看,电子制造设备依然是通用伺服系统需求占比最高的 领域,2021 年为 18%。但电池制造设备、工业机器人、光伏设备等高成长行 业对伺服系统需求增长较快,占比也在快速提升。

  通用伺服系统内资品牌市场份额最高,国外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从 竞争格局上看,在汇川技术、禾川科技、信捷电气和埃斯顿等国内企业的共 同努力下,我国通用伺服系统的国产化率已经从2017年的27.6%提升至2021 年43.3%,而日韩品牌的市场份额则从2017年的52.7%下降至2021年37.8%, 欧美品牌市场份额也从 19.7%下降至 18.9%。而具体到各个企业,目前市场 份额最高的已经是国内品牌汇川技术。其次则是安川电机(10.5%)、松下 (9.6%)、三菱电机(8.8%)、西门子(8.1%)等四家外资企业。

  高基数叠加疫情影响,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产量有所下降。自 2021 年 2 月开始,在高基数的影响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产量增 速开始趋于下降。至 2022 年,由于 4 月开始国内疫情接连爆发,叠加高基数, 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和成形机床产量开始负增长。2022 年 1-11 月,我国金属 切削机床累计产量 52.00 万台,同比下降 12.5%,金属成形机床累计产量 16.8 万台,同比下降 15.2%。

  日本金属切削机床订单额变化与我国金切机床产量基本一致。此外,由 于日本作为我国机床重要进口国之一,其金属切削机床订单额变化与我国金 属切削机床产量基本一致。因此,受到我国以及日本疫情的影响,2022 年 10 月,日本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定单金额为 1,003.4 亿日元,同比下降 14.0%。为自 2020 年 12 月以来首次负增长。这也与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增速持续 下降的趋势相吻合。

  我国机床长周期拐点或已到来,未来更新换代有望成为核心需求驱动力。而从长周期的维度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自 2011 年达到 88.68 万台的历 史峰值后,便开始了连续 8 年的持续下降。2019 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 42.10 万台,同比下降 18.8%,仅有 2011 年峰值的一半左右。金属成形机床亦是如此,其产量从 2014 年的 34.65 万台下降至 2020 年的 20.20 万台。不 过,一般而言,机床的使用寿命在 10 年左右。使用超过 10 年的机床,虽然 可通过维修和更换零部件的方式继续使用,但其加工精度则会有所下降。因 此,在更新换代需求的驱动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 2020 年和 2021 年的产量 开始逐渐回升,成形机床 2021 年产量也重回增长。

  我国机床数控化率持续提高,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数 控机床较好的解决了精密、复杂、小批量以及多品种的加工问题,因而具备 更高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是机床升级的主要方向。目前欧美日韩等发达 国家机床数控化率基本都在 80%以上。而我国虽然近年来机床数控化率持续 提升,金属切削机床数控化率从 2010 年的 31.1%提升至 2021 年约 44.9%, 金属成形机床数控化率也提升至 11.4%。但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机床 数控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未来普通机床更新换代为数控机床,也 是支撑我国机床产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

  整体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市场格局仍较为分散。根据 MIR 的数据,近年 来在政策鼓励和企业持续发力的推动下,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国产化率持续 提升,由 2015 年的 57%提升至 2021 年的 67%。而从单个企业来看,目前 我国机床市场仍然维持相对分散的市场格局。其中,市场份额相对较高的企 业为创世纪(6%)、马扎克(5%)、北京精雕(5%)、津上(5%)。

  高档数控机床仍依赖进口,成为重要的“卡脖子”环节之一。虽然从市 场份额上看,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档数控机床占比并不高。但是, 由于五轴联动数控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复杂精密零件制造能力技术水平的重 要标准之一,更是解决航空发动机叶轮、叶盘、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关键工 业产品切削加工的唯一手段。而由于美国、日本、德国等在内的“瓦纳森协 定”禁止其成员国向管制对象出口高精密五轴及以上高档数控机床。因此, 我国想要进口五轴机床不仅难度极大,而且即使获得进口,价格也十分昂贵。从国产化率上亦可看出,虽然我国中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已在 60%以上, 但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仍不到 10%。因此,我国若要真正实现由制造大国 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大幅提升高档数控机床等“卡脖子”环节的国产化率。

  制约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 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从构成上看,高端数控机床主要由数控装置、驱动系统、 机床框架等。其中,数控系统作为机床的“大脑”,是数控机床最核心的部件, 其成本占比也超过 20%。而从各机床上市企业披露的数据来看,在机床的数 控系统、传动系统等核心零部件中,除了科德数控可以自制数控系统外,其 它公司的数控系统基本均需要对外采购。而如导轨、丝杠等传动系统的核心 零部件则基本所有公司都需要对外采购。因此,若要提高数控机床的国产化 率,最根本的就在于提高以数控系统为代表的核心功能部件的自制能力。

  机床工具行业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有利推动国内企业发展。近年来, 为了支持我国机床行业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许多重要的相关政策。2015 年 5 月,《中国制造 2025》中提出要“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 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 术和装备的研发。2016 年 11 月,《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要“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 化,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而在 2021 年 8 月的国资委党委会议上也强调,针对工业母 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 创技术“策源地”。2022 年 9 月,我国首批机床行业 ETF 成功发行。同月, 首个我国主导的机床数控系统系列国际标准 ISO23218 正式发布。该标准是 04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此外,人民银行设立的 2000 亿额 度的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也有助于机床行业的更新换代。而在党的二 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 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 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机床工具板块未来的核心投资逻辑在于:一、制 造业复苏带动机床需求回升。二、十年更新周期开启,将开启升级换代。三、 高档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零部件仍是“卡脖子”环节,国产化 率亟需提升。在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背景下,民营机床企业有望凭借灵活 的经营机制和高强度研发投入,持续提高市场份额。

  工业机器人产量恢复正增长,累计产量降幅持续收窄。我国工业机器人 产量增速自 21 年 2 月达到峰值后,在基数效应影响下增速开始不断下降。2022 年,由于国内疫情爆发,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也同比下降。不过,随着 三季度国内疫情缓解,工业机器人需求开始逐渐恢复。2022 年 11 月,我国 工业机器人产量为 4.01 万台,同比增长 0.3%,连续三月正增长。1-11 月累 计产量 40.26 万台,同比下降 2.6%,降幅从 2022 年 8 月开始持续收窄。

  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和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从销量和市场规模上看, 根据 MIR 数据,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电子等新兴行业需求快速增长的推 动下,2021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 25.6 万台,同比增长 49.5%;市场规 模也达到 445.7 亿元。而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仍有望持续增长,预计 2025 年有望达 45.7 万台,相比 2021 年复合增长率为 15.6%。

  差异化竞争叠加率先布局高增长领域,内资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持 续提升。与此同时,从竞争格局上看,2021 年,由于疫情导致外资机器人企 业供应链受创、内资通过提供行业专机等差异化产品和整套解决方案,以及 下游客户降本诉求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内资工业机器人品牌的市场份额再 次突破 30%,至 32.8%。而随着内资工业机器人产品竞争力的持续提升,以 及对锂电池、光伏等高增长领域的重点发力,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化率未来仍 将持续提升。

  埃斯顿、汇川机器人出货量超 1 万台,新时达进入出货量前十强。从企 业情况看,2021 年,在内资份额大幅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 前十名中的内资品牌由 2020 年的只有埃斯顿 1 家增加至埃斯顿、汇川技术和 新时达 3 家,并且埃斯顿和汇川技术的出货量均超过 1 万台。

  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是工业机器人三大主要部件。从工业机器人 结构上看,工业机器人主要是由减速器(RV 减速器和谐波减速器)、、 伺服电机以及本体和其他部件组成。其中,减速器、和伺服电机是三 大主要部件,其成本占比也最高,分别约为 35%、20%和 15%,合计高达约 70%。而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其他零部件的成本占比分别约为 15%左右。

  我国 RV 减速器纳博特斯克一家独大,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低。受益我 国工业机器人产销量的持续增长,RV 减速器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2021 年 达到约 43.0 亿元,同比增长高达 50.7%。但是,目前我国 RV 减速器的主要 市场份额仍被全球龙头纳博特斯克占据,其 2021 年国内市场份额高达 53%。其次是国内企业双环传动,其 2021 年的市场份额约 14%。此外,住友、飞 鸟、中大力德等企业也占据少量市场份额。

  谐波减速器市场两强林立,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同样受益于我国工业机 器人产业发展,我国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也持续增长。根据 MIR 数据, 2021 年我国机器人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为 12.1 亿元,同比增长 24.7%。预 计 2025 年谐波减速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30.0 亿元,相比 2021 年复合增速 为 19.9%。而从市场格局上看,与 RV 减速器市场纳博特斯克一家独大不同, 谐波减速器呈现出哈默纳科和绿的谐波两强林立的局面。其 2021 年的市场份 额分别为 36%和 25%。此外,如来福谐波、汉宇集团、大族激光以及四川福 德等国内企业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因而内资品牌市场份额已接近一半。

  挖掘机出口量创历史新高,成为需求重要支撑。2022 年,在国内需求持 续走弱的情况下,挖掘机出口则延续了 2016 年以来的增长趋势,单月和累计 销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成为需求的重要支撑。2022 年 1-11 月,我国挖掘机 总销量约 24.4 万台,同比下降 23.3%。其中,国内销量约 14.6 万台,同比 下降 43.7%,占比为 59.6%;出口约 9.9 万台,同比增长 64.9%,占比为 40.1%。

  装载机、叉车、汽车起重机等其他工程机械 2022 年出口量及占比亦持续 提升,验证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在各产品线 月,我国装载机累计销量约 11.5 万台,同比下降 12.7%,其中出口量约 3.9 万台,同比增长 24.6%,占比为 34.1%。叉车累计销量 97.2 万台,同比下降 4.6%,其中出口量约 32.8 万台,同比增长 15.2%,占比为 33.8%。汽车起 重机累计销量 2.42 万台,同比下降 49.5%,其中出口量约 0.49 万台,同比 增长 68.7%,占比为 20.2%。高空作业平台累计销量 18.4 万台,同比增长 21.7%,其中出口量约 6.71 万台,同比增长 65.1%,占比为 36.5%。

  地产仍为国内需求最大变量,政策持续回暖有望推动地产需求持续改善。地 产作为挖掘机最大的需求领域,其景气度直接影响国内挖机销量。数据上看, 2005 年以来国内挖机销量增速拐点基本与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拐点同步。不 过,本次不同之处在于,国内挖机销量增速已从3月(-63.6%)回升至11月(2.7%), 但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仅从 5 月(-23.6%)收窄至 11 月(-23.3%),地产销售的修 复力度远小于国内挖机销量。我们认为,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基建投资对于国 内挖机需求的支撑,另一方面则是基数变化以及国四环保标准正式实施带来 的更新需求。而展望 2023 年,随着地产行业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防疫政策变化后带来的经济复苏和居民收入预期改善,地产行业供需两端均 有望迎来实质性改善,从而推动国内挖机销量增速进一步回升。

  开工率亦逐渐修复,亦预示国内挖机销量或有望持续回升。此外,我们 观察近五年国内挖机的开工率和月度销量,可发现开工率变化略领先国内挖 机销量 1 个月左右。而本轮国内挖机销量的下行周期始于 2021 年 3 月约 7.3 万台的历史峰值,此后由于前期透支、高基数等而快速下降,并连续 19 个月 负增长,直至 2022 年 4 月降幅才开始逐渐收窄,并于 11 月重新转正。而从 开工率来看,2022 年 6 月以前,挖机开工率与近五年同期仍有很大差距,而 从 6 月份开始开工率则逐渐上升,9 月已基本与 2021 年同期持平。虽然 10 月和 11 月因为疫情影响开工率再次下降,但修复的趋势仍在。因此,我们预 计,未来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和需求复苏,开工率有望再次修复。

  专项债提前下发推动基建投资增速持续回升,托底国内需求。年初以来, 为应对冲击,在专项债提前下发的安排下,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加快。2022年1-11月,我国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规模4.02万亿元,同比增长15.4%。因此,我国基建投资增速也出现明显回升,1-11 月累计增长 8.9%。而展望 2023 年,随着 11 月份国务院提前下发 2023 年部分专项债额度,预计基建投 资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从而不会对国内工程机械需求产生负面效应。

  海外需求复苏、我国企业加速出海以及疫情影响海外企业供应是近年来 我国工程机械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方面,我国企业为平抑国内需 求周期性波动,近年来持续利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性价比优势,加大对国 际市场布局。叠加疫情影响下国外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供应链不足导致产品 出货周期拉长、供应量减少等问题,给予我国企业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影响 力的机遇。我国挖机等工程机械出口量自 2016 年开始持续增长,2022 年前 11 月出口挖机约 9.9 万台,同比增长 64.9%。

  此外,我们通过比较我国挖掘机出口量与美国已开工新建私人住宅可以 发现,18 年以来我国挖机出口变化与美国新建住宅变化保持较高一致性。其 原因可能在于美国、欧盟等海外主要经济体地产周期较为吻合,并由此带来 的对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相关需求,进而对海外挖机整体需求变化产生影响。

  我国工程机械主要出口地区和各大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出口金额方 面,2022年1-9月,我国工程机械总出口额为325.9亿美元,同比增长36.0%。而分地区看,我国对东盟、欧洲、非洲拉美等主要市场的出口均增长明显。其中,对非洲拉美地区的出口额增长最快,相比 2021 年同期增长 48.5%。而 分类别看,占比最高的为工程机械零部件,其出口额为 112.5 亿美元,占比 近 34.5%。其次是挖掘机,出口额达 61.3 亿美元,占比约 18.8%。同时,挖 掘机也是 2022 年出口增长最快的类别,相比 2021 年同期增长了 81.8%。因 此,随着我国工程机械在海外市场设备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海外对工程机械 零部件的需求也在快速增加,有望弥补新增需求可能下降的不足。

  2023 年我国挖机总销量大概率将保持正增长。综上,我们对挖掘机的国 内需求和出口做以下敏感性分析。国内方面,在低基数、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等有利因素影响下, 我们认为,2023 年挖掘机内需大概率有望保持正增长,假设基准情形下增长 0%。出口方面,虽然海外利率提高可能导致经济增长放缓从而影响海外整体 需求,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仍有望通过提高市场份额对冲海外整体需求下滑 的影响,我们假设,基准情形下,2023 年挖机出口量同比增长 10%。因此, 在基准情形下,预计 2023 年我国挖机总销量同比增长 4.0%。悲观情况下,即国内挖机销量同比下降 10%、出口量与 2022 年持平时, 2023 年我国挖机总销量也仅下滑 6.0%。在乐观情况下,即国内挖机销量增 长 10%、出口量增长 20%时,2023 年我国挖机总销量将增长 14.0%。

  除挖掘机外,装载机、汽车起重机需求也有望迎来复苏。除挖掘机之外, 我们认为装载机和汽车起重机 2023 年销量也有望恢复正增长。原因在于,一 方面,从历史上看,装载机、汽车起重机与挖掘机的最大需求均为房地产和 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三者销量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另一方面,2023 年风电 装机有望保持增长,也对汽车起重机销量产生一定支撑作用。

  叉车销量与工业企业利润变化较为一致,有望受益于制造业需求复苏。与挖 掘机等工程机械品种不同,叉车广泛应用于物流和制造业各个领域。因而, 叉车销量变化与工业机器人、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以及工业企业利润变化较为 一致,受制造业整体景气度影响较大。因此,与通用自动化设备相同,叉车 销量有望随制造业利润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修复而恢复增长。

  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对于工程机械行业,随着地产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基建投资则在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下仍有望保持高水平,叠加低基数,2023 年工程机械国内需求有望恢复增长。海外方面,虽然受利率提高影响海外整 体需求可能有所下滑,但我国工程机械企业仍有望凭借产品优势,持续拓宽 渠道、提高海外市场份额,从而保持出口增长。

  我们是报告专业研究机构及知识服务平台。专注于分享国内外各类行业研究报告、热点专题报告、调研分析报告、、蓝皮书等。所有报告来源于国内外数百家知名研究机构,覆盖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并涉及医药生物、金融、互联网+、医疗大健康等众多行业及细分领域。目前报告已累积近50000+,并持续更新。

  应广大粉丝要求,「报告研究所」成立了报告交流群,欢迎各位公司企业、投行、投资机构、政府机构、基金、创业者及金融资本圈朋友加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