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轻工机械  加工

上海电力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2022年研究生调剂信息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备注: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拟招人数”栏所列人数为参考人数,录取时,各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和实际生源情况作适当调整。

  备注: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拟招人数”栏所列人数为参考人数,录取时,各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正式下达规模数和实际生源情况作适当调整。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成立于建校伊始的1951 年,2003 年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06 年获批热能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 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 年支撑工程学入选ESI 前1%学科。学科成立以来已为电力行业培养了2 万余名专业人才。学科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26人,90%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50%以上的人员有海外著名大学留学、工作经历,形成了一支以外籍院士、国家高端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高端人才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与平台。近五年,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各类科研项目约300项,总经费超过1 亿元。产教融合的研究成果在火电、风电与综合智慧能源国家示范工程得到应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 余项,其中一等奖1 项、二等奖5 项。

  学科有四个二级学科方向,工程热物理方向围绕火力发电和新能源转换及利用中的流动、传热、以及储热等开展研究;热能工程方向围绕火力发电中燃料燃烧、热能利用、烟气污染物控制、电厂节能等开展研究;新能源与综合智慧能源方向围绕光伏光热一体化利用、风力机性能优化、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开展研究;动力机械及工程方向围绕发电系统中动力设备控制与安全运行、故障诊断、寿命评估与延寿开展研究。学科在电力生产节能、燃烧与污染物控制、动力设备安全,以及储能、新能源与综合智慧能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

  动力工程方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经过多年建设,已经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较为合理的学术梯队和良好的科研发展态势。目前有教授17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50余人,拥有二十余名企业导师,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教学基地与平台,拥有校企联合研究生工作站,有大量机会让研究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对企业实践有兴趣的同学有机会更早进入企业实习。

  本方向科研基础夯实、有较高的科研水平,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省部(市)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一批能源、电力行业委托的横向项目,近5年科研总经费超过1亿元,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余项。

  本方向聚焦现代火力发电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技术、储能技术、综合智慧能源、二氧化碳捕集及转化等方面开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在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机械工程方向是我校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是集机械、机电、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方向,同时具备鲜明的电力特色。该专业着重培养既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造就能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开发、运行维护、设备监管及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本方向现有专任教师26人,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13人,拥有上海市级海外人才,博士学位教师24人。多名导师具有长期指导研究生的经历,教学科研设备齐全,研究基地设施完善。研究项目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重大项目(子课题)、上海市科委项目及重大专项、上海市市教委科研项目,多项研究项目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近2年发表各类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9篇,EI收录论23篇),已授权发明专利14项,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7项,已经受理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5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本方向已在3D打印技术、计算机图像和虚拟现实技术、微驱动系统设计、电力装备智能制造技术、电力装备数字化设计技术和电力装备智能运维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特色研究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在企业中得到较好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奖学金:一年级设立入学奖学金(共三等),一等比例为20%、金额为10000元,二等比例为30%、金额为8000元,三等比例为40%、金额为6000元。

  二年级和三年级分别设立学业奖学金和科研奖学金(共三等),一等比例为20%、二等比例为30%、三等比例为40%。此外还设立国家奖学金(金额为20000元)、校长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有浙能、中海阳、中天科技等奖学金。非全日硕士研究生制不纳入奖助体系。

  历届毕业生就业率100%,其中约70%进入电力相关行业。本学科毕业学生适合的就业领域有:电力、能源、冶金、化工、环保、航空航天、机械、交通及相关领域从事能源动力研发、设计、运行、试验、教学、科研和经营管理工作。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纳入就业体系。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最长、最具能源电力特色的学院之一,从1951年学校成立以来,经历了动力科、动力工程系、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和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等发展过程。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教育部新工科项目,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在全国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居硕士层次排名第一。2019年,工程学学科进入国际ESI前1%学科行列。

  学院拥有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核工程及核技术、储能技术等六个本科专业、一个卓越工程师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全国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计划”的骨干专业,入选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计划、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和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上海市能源动力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有2个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二等奖10余项。

  拥有一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一个动力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一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一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三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二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一个上海市IV高峰学科。

  学院在常规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燃烧与污染物控制、发电系统节能等方向)、新能源与综合智慧能源(太阳能光伏光热利用、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等方向)、电力设备安全(设备寿命评估、故障诊断等方向)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队伍和较高的研究水平。拥有一个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和三个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和参与了一批包括国家973项目、86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纵向项目和企业横向科研课题30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含ESI高被引论文在内SCI和EI收录的高水平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0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国、英国、日本等著名高校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有效提升了学院的影响力和水平。

  学院教学科研实验设备齐全,在能源动力和机械设计等领域已形成了电力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承办协办了包括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年会、中国能源学会新能源论坛、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等,并积极组织学生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参加海外游学项目。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人才培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长期坚持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与国家五大发电集团、中广核集团公司和地方能源电力企业等联合培养人才,并选派学生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开展学习和交流。学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大学生科创方面成绩显著,曾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和“挑战杯”、“节能减排大赛”等科创赛事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学院具有良好的学风,不少学生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奖励及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电力行业就业率在60%以上,整体就业率达到96%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共有教授16人,副教授27人,学院专任教师九成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在学院师资队伍中,有多位教师入选各类人才计划,现有澳大利亚国家科学和工程技术院院士1名,国家杰青1名,上海市领军人才1名,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3名、上海市“青年东方”1名、上海市“曙光学者”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名、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3名。聘请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和杰青担任特聘教授或顾问教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层次高、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