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农具机械  收割机

从麦收到餐桌要实现节粮减损关键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8-0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习总念兹在兹。

  在全球疫情肆虐、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粮食供需长期紧平衡的态势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如何把饭碗抓得牢、端得稳,不仅要以粮食增产进行开源,更要以粮食减损进行节流。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等同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必须加倍重视。

  △ 6月12日,收割机在青岛平度市南村镇桑园村的麦田里准备比赛。当日,山东省农业农村部门在青岛平度市开展了以“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为主题的小麦机收减损技能武活动,助力夏粮增产丰收。新华社发

  过去两个月里,从江淮沃野到华北粮仓,千辛万苦,颗粒归仓。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比上年增长1.0%。

  丰收来之不易,每一个饱满的麦穗都浸透着汗水。习总近日在四川省眉山市考察时指出:“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确保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依赖的是从田间到餐桌的粮食全产业链,其中既包括基于要素投入、实现粮食稳产高产的‘有形粮田’,也包括基于技术进步、实现增产保质减损的‘无形粮田’。”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这几年一直将粮食话题作为关注的重点。在他看来,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消费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持续增加,粮食生产的刚性制约日益突出。

  从生产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粮食产业链条很长。事实上,多年来我国一直缺乏从田间到餐桌整个粮食供应链损失浪费的全国性权威调研。程永波介绍,2016—2019年间由南京财经大学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分别对8大类粮油作物在收获、储藏(农户)、加工、干燥储存与运输、销售和消费环节的损失浪费在全国范围进行了多次调研,获取到科学的数据。

  根据这一调研,2016年我国粮食品种产后各环节综合损失率高达18.36%,如果按照当年粮食产量66043.5万吨计算,损失浪费约1.213亿吨,超过我国两个最大粮食主产省黑龙江和河南当年的产量之和。同时根据测算,粮食全产业链至少有6个百分点的减损潜力,即可以减少损失3963万吨,约可以满足全国五分之一人口一年的口粮消费。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粮食生产仅“三夏”小麦机收环节减损1个百分点,就可挽回25亿斤粮食,相当于新增300万亩面积的产量。

  丰年要当歉年过,有粮常想无粮时。2021年10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

  “实际上,节粮减损是比提高粮食产量更为有效的措施。”在程永波看来,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等同于粮食增产,相比于增产,节约粮食相当于开发“无形良田”,实现“无地增产”,不仅节省了耕地和水资源,投入相对较小,保护生态环境,更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从麦收到餐桌,要实现节粮减损,就要在每一个环节用心。”程永波认为,节粮减损,需要瞄准全链条综合施策、做好配套衔接,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

  程永波建议,加强技术攻关,推进节粮减损技术装备研发应用;继续围绕节粮减损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深入实施节粮减损专项行动。加强立法修规,建立节粮减损法治保障长效机制。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制度建设,压紧压实节粮减损主体责任,推动节粮减损工作落深落细落实。

  收割机收割小麦,打捆机打捆秸秆,灭茬机灭茬……机器轰鸣声中,金灿灿的麦粒直接装车,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一气呵成。刚刚过去的6月,在山东潍坊昌邑市青阜农业综合体的高标准农田里,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要上演。负责人孙德东时不时地仔细扒拉一下地上的麦糠,看着基本没有遗漏的麦粒,才算安心。

  “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孙德东到现在都还记得小时候拾麦穗的经历。烈日下,大人们在前面割麦、捆麦,散落的麦穗掉一地,孙德东和其他小孩在后面跟着拾,“一个小孩一天都能拾一编织袋”。那时候粮食产量本就不高,老百姓心疼地里掉的每一粒粮食,除了跟着捡拾,没有别的办法。

  机械化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但人们珍惜粮食、敬畏粮食的观念并没有变。现在麦收前,除了业务培训,孙德东还要和农机手再叮咛几句,“减损就是增产”是他念叨最多的一句话。

  作为粮食田间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规模化的机械收割收获是“颗粒归仓”的重要保障,而农机手的技术水平则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的质量。今年,全国许多地方对所有持证机手进行小麦机收减损培训指导,引导农机手提升规范作业水平,力求最大限度减少机收环节损失。

  “机收减损还有潜力可挖。”安徽省阜阳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樊芳清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加大了科技支持力度,在推广应用智能绿色高效收获机械的同时,加大对农机手培训力度,通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武,鼓励和提高机手规范操作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1年,我国粮食机收损失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相当于挽回了100亿斤粮食。

  农机手可以通过培训提高操作水平,但孙德东更为关心的“什么时候田里能多跑些国产农机”就没有那么乐观了。

  “我这儿进口高端农机居多。”孙德东告诉记者,青阜农业综合体有大大小小400多台(套)农业机械,其中8成以上是进口农机,价值上亿元,“国产农机仅仅2000万元”。今年,青阜农业综合体又新购置了4台美国凯斯联合收割机。

  “一般不坏”是孙德东给出的答案。农机作业季节性很强,往往赶上农时要连用几天甚至十几天,“有些国产农机关键时候掉链子,但农时可不能误啊!”

  “进口农机生产效率高。”孙德东介绍说,相对国产收割机16小时最多能收100来亩麦田而言,新买的进口收割机能够完成400多甚至500亩左右。此外,这批新的进口收割机纵轴流滚轴更长,延长了脱粒时间,减少了机损,每亩地比传统机械能够多收10斤小麦。

  事实上,孙德东所在的山东就是我国第一农机大省。虽然相比之下进口农机“利利索索”,开着也舒服,但他内心一直盼望着,在自己的田地里能早日多跑些国产的高效智能农机装备。

  临近中午,坐在北京东三环写字楼里的白领小郎打开外卖App,点了一个“小份菜”套餐,“两荤一素,搭配丰富,分量适当不浪费,还不贵”。从去年开始,随着越来越多餐厅推出这项服务,“小份菜”几乎成了小郎工作日的首选。

  机收减损、节约用种、绿色储粮,一粒粮食的节粮减损之路才走了一半。显然,我们在粮食运输、加工和消费环节的浪费不容小觑,“舌尖上的浪费”更是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有研究称,我国每年消费环节浪费的食物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仓廪实,天下安。连年丰收、自给自足的背后,是我国粮食消费量的增长仍快于产量的提高,粮食生产和消费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居安思危,正如习总所说:“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

  我国于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法律手段严惩食品浪费之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虽然吃什么、吃多少是个人的权利,但如果在餐饮上出现浪费,就是对社会成本的消耗,是对公共利益的一种损害,应当在法律制度层面对此加以约束。”小郎对记者说道。在“90后”小郎心里,对粮食和劳动者心存尊重与敬畏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浪费,“节约粮食,从不过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地头到餐桌,耕耘“无形良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对“国之大者”的敬畏之心,守卫一籽一粟、面对一蔬一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TAGS标签更多>>